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原諒我是這樣個的人。

其實我不是個怎麼好的人,
所以請不要把我想像得太好。
是的。我寧願做個壞人也不想做個難當的好人。

我不會愛別人,最愛的還是自己。
這句話是真的。
我常常會無意間傷害了真心對待我的人,
回首間傷害已造成。
老實說,我不是一個考慮的全方位的人。
或許就是我太愛我自己了,
常常讓別人的真心換來了我的無情。

不過,可不可以請你在我犯錯的時候提醒我,
不要暗自裡默默地生我的悶氣 不理我,
我頭腦不怎麼敏捷 不怎麼靈光,
可不可以說說我幾句,罵罵我幾句,這樣也好。
謝謝你。

——————————

我真的不是個怎麼好的人。
其實我交友的範圍不怎麼廣,
可以接受的朋友類型也不怎麼的多樣化。

我對於不太熟的 真的是沒有什麼太多話說。
我們可以打個招呼,你可以不說話,但請不必特地找很多話。
但是請你不要突然問我一堆莫名其妙的問題,
這樣會讓我覺得反感的。我是慢熱型的。
我會覺得沒有必要回答你。
原諒我的無禮。謝謝。

Thursday, August 09, 2012

關於 理想。


Photobucket

關於 理想。

其實我不知道他/
當真正要去面對的時候,
我會覺得他特陌生 怪可怕的。
有時候 會讓我止住了步伐 甚至往後退。

興趣不能當飯吃。大人們都這麼說/
我有一個理想的計劃,理想的未來生活方式,
我常常在想 我以後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寫意的;悠閒的;輕鬆的;自在的;充實的;多姿多彩的;
我喜歡的。
我想要的。
一百種生活方式在我的腦海中出現過,那是一百個不同的我。

貌似打從初三選科的那時候開始,
我用羨慕的眼光仰望著學長學姐 希望高中了也能像他們這樣厲害,
#那時候某些學長學姐在我眼中就是很厲害的人#
大家興致勃勃的談論著以後要讀什麼 幻想成為一個怎麼了不起的人,
之後在欄寬裡填入選擇了的科系的那一筆開始,
我就注定了與商科無緣。我進了理科。

我用了三年的時間,發現我其實並不是那麼的想讓他成為我未來的一部分。
縱然我喜歡生物物理,真的是不喜歡化學。
我喜歡上課的時候,這點我不否認。
我享受汲取這方面知識的時候。他使我豐富我自己。
每次考卷一到手上,心霎那間停止跳動,時間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漸漸縮短了,
熾熱的心瞬間涼了冷了寒了麻木了/
一直到看了一眼分數,那一秒後我釋懷了。已經能承受這重量了;
雖然如此,
但下一次考試前卻總是又再次燃起熊熊烈火跳入火場裡,奮不顧身。

老實說,我是一個對商科沒有什麼基本概念的人。打從心裡。
我不期望我自己以後能賺身家百萬,
只希望能有這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一份不錯的收入,
偶爾奢侈揮霍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偶爾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過著想過的生活。我是想這樣。:)

也曾徬徨迷失過,也曾徬徨無助過。
站在十字路口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 一輛一輛的經過我的身旁,
這城市的人太繁忙 步伐太快,
人們忙忙碌碌的 在追著什麼 但卻又不知道在尋找什麼。
只是盲目的追尋著/ 不知名的。
而我獨自站在一旁望著這些人,
心裡只想著 我不想變成這樣的人。

有些時候有些事不是你努力的想 一直的想 就能想到的。
我一直到考完試 畢業後 再過了一段時間,
突然有一天 [圖文藝術傳播科系] 才出現在我眼前。
眾人尋他千百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一直相信世上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的。很多事情都是注定的。
就像我遇見了他。

我真的認為有目標是一間很幸福的事。:D
有了目標方向 就朝著想要的 繼續努力~! :D
我不去想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朝著光的方向前進!加油 :))

給我。

Monday, August 06, 2012

[分享]年輕的旅行者

        在從挪威峽灣返回卑爾根的火車上,我們遇到了一個19歲的華裔男孩,他剛剛念完大學一年級。男孩的母親20年前在瑞士度酒店管理,可能也是在那裡認識了他的父親,後來一個人去加拿大定居。男孩熱愛旅行,從小隨父母去了很多地方,早在高中時,母親就許諾他,考上大學之後的第一個暑假,可以資助他自己去旅行。

        放假前男孩在網上訂了3個月半的旅程。他先是花了一個月遊遍美國東西海岸;然後飛到故鄉北京,一個月在中國到處跑;又過了差不多一個月,他飛到倫敦,3日後北上,挪威是他歐洲之行的第二站。他獨自旅行,隨身只有一隻不大的箱子和一架不小的單反相機。談到歐洲各地的風景名勝,男孩如數家珍。他只有19歲,但已經是第三次來歐洲了。

        從16世紀開始,歐洲中上層階級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出去旅行。一般是從十三四歲開始,有一位家庭教師陪伴,展開短則幾月、長則數年的“大旅行”,深入了解歐洲各國語言、地理、文化與藝術,為以後成為學者、其實或領導者做準備。

        例如,瑞典伯爵菲爾遜14歲從哥本哈根出發,遊歷歐洲全境。這期間他也並不是一直都在旅行,在德國呂內堡,他停留了一年時間接受各種課程和訓練。

        根據菲爾遜日記中的描寫,每天他都要早起,祈禱完畢後開始上德語和歷史課。8點到10點是馬術訓練,然後是法語、古梨史和更多的德語課。12點半吃午飯。下午2點到4點練習鋼琴,接著是一到兩個小時的劍術訓練。德國之後,他遊經瑞士,去往意大利,遊遍那不勒斯、羅馬、佛羅倫薩和米蘭,最後在都靈讀完大學。

        菲爾遜的經歷是18世紀歐洲教育的縮影,他通曉禮儀,精於騎射,至少懂得6種語言,後來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位出類拔萃的軍官。菲爾遜和法國王室走得很近,作為主要領袖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後為瑞典王室效力,他與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涅特的悲劇愛情是歐洲歷史上的悲愴一筆,至今仍是各種浪漫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寵兒。

        在19世紀中末葉,有“才子與戲劇家”之稱的奧斯卡。王爾德在讀大學期間,曾兩次和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古歷史學教授馬哈非出訪意大利和希臘,時達數月之久。他在那裡憑吊了詩人濟慈,也訪問了拜倫的故居。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年輕的王爾德在那裡接觸到很多異教文化,包括古希臘的享樂主義學派。享樂主義中的精神頹廢和目的性,加速了王爾德藝術理論和美術思想的形成。他的唯美主義思想就是在從希臘回來之後萌發的。可以說,在旅行之前,他還只是個牛津大學的普通學生,在旅行之後,他成了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在歷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現今歐洲的很多大學(尤其是優秀大學)中,保存著“gap year”的傳統,有人翻譯成“空當年”,就是學生申請保留學籍離校一年,旅行或者工作。“gap”有缺口的意思,卻是很多年輕人的出口。就是在這空出的一年,很多學生背起行囊環遊世界,一般都是獨自成行,住最便宜的背包族旅店。走到一個地方,喜歡,錢不夠了,就停下來打上幾個月工,然後再走。我在歐洲大陸旅行的時候,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年輕人,三五成群,來自世界各地,有時候和同住一家旅店的同齡人結伴同遊一陣之後分開,再繼續獨自探險。

        這些年輕人在旅途中長大,每天結交新的朋友,聆聽新的話語,見識新的文化,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風土人情,拓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廣闊。同時,旅行還可以讓一個人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的喜好,聽從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認識自己,做自己,超越自己。

        我想起很久以前聽過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就是要多讀點書,多去些地方。這話一點沒錯。

-- 恆殊

——————————

之前一直都很嚮往荷蘭的教育制度,每每學校假期時,學校都會給學生一筆零用錢讓他們出國去旅行,開拓視野。
其實我還蠻憧憬一個人的旅行的,只是給長輩灌輸一堆女生一個人出外很危險的觀念後一直有顧慮。
yup, I wish someday I can Travel alone. :)

我看電影不睡了呢

  以前去電影看電影的時候,睡過不少片子,甚至有些大片,2012、The Thor、Life of PI… 都睡了。而且都特會挑時機,缺失的都是高潮反轉的片段,醒來電影都快結束了,不知所以然的。 我娘說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去浪費錢的。 當下,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想好好把片子看好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