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05, 2023

關於不吃晚餐這件事

/


發現我很多事情的開始似乎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契機,就只是一句話句號,就這麼開始了。很簡單的。比如說,不吃晚餐這件事。


記得是在2015年開始沒吃晚餐的。掐指一算,距離現在居然有8年了耶!(若情況需要的話也可以吃,想吃的時候也可以吃,沒有那麼嚴格規定,反正只是我自己的事,就順其自然唄~)


那時候在中國唸書,很像是因為有一次假期回家,然後家人跟我說,「家裡沒有煮晚餐了」,問了為什麼,就只得到了「因為沒有煮,所以沒有了」這樣的回應。


基於我很懶惰的原因(目前活到現在為止,真的是很感謝「我很懶惰」的這個元素,他讓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發生),我也不會叫外賣或自己去買/煮吃的,就隨口吃點麵包水果應付過去了,慢慢的也不會餓了(餓只是一種習慣,不餓也是一種習慣,都是養成的)。可能也跟我對「食物」慾望不是那麼強有關吧,沒太講究吃飽就行。讓我吃很好的食物,我也分辨不出來,覺得都差不多。


從此,我的生活裡就沒有「晚餐」這東西了。誤打誤撞,意外的跟現代的「168斷食療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想說,沒有就沒有,不吃也行啊!不是什麼大問題👌可以讓腸胃早點休息,又可以把準備晚餐,或想要吃什麼,及吃晚餐所需的時間空出來,多出很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晚上的時間比其他人多了多,賺到了耶🥰!)。


那時候,每每跟別人提到關於我「不吃晚餐」這件事,是有很多聲音的。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很驚訝,覺得怎麼可以三餐不定時吃呢,這樣會不健康什麼的,那時候收到了很多諄諄善誘的規勸。也有人替我找原因說是,因為我晚上都不須要做什麼或者沒有像他有去運動之類的,他的情況需要靠飲食補充能量,所以不適合不吃晚餐,而我可以(?)那也行啊 哈哈哈😆只是你問了,而我說了。


他會替我找那麼多藉口,我想,只是,因為他不知道其實,原來他也辦得到!


然而,曾經說我這樣飲食習慣不利於健康的人,現在也開始了「不吃晚餐」的生活模式。


習慣了不吃晚餐,有時候吃了,腸胃反而會有些不習慣不舒服的,原本不需要工作的時段,突然要工作了,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


(這樣想了想,發現自己有好一些行為舉止習慣都會讓人「覺得怎麼有人可以這樣生活」🙀)

比如說,不吃晚餐、不吃辣、不吃肉吃植物性五辛素、不喝飲料、實習的時候帶便當、不大會熬夜、很會睡(字典裡沒有失眠,只有不夠睡)等 etc


但,我這個人挺一條筋,死腦筋的。如果我想這麼做且覺得該這麼做,我會去做!不是很會去理別人說什麼 哈哈哈😆 若我真照你說的這麼做了,如果發生什麼,你也沒有要負責吧,就只是說「我就只是說說而已」。所以這個習慣一直到了現在還在,也沒有特別堅持,就只是不需要晚餐了而已,自然而然的,像呼吸那般。(之前有一段時間碰到有些事壓力較大,晚上會想吃東西,最近調整回來了)


我一般不大理會別人的眼光吧 生活是自己的 想過怎樣的生活自己覺得行就行了唄~ 別人愛咋咋地 不關我的事🤷🏻 不管事,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是覺得如果你真想那麼做,且覺得就該那麼做,那就堅持自己所想的吧!前提是,得在善意的價值觀基礎上去思考。嗯 別損人


喔對!突然想到,其實現代168斷食療法,也有點像出家人的過午不食,就模式上來看🤔 會餓是因為有妄念,妄念越多就越容易餓。我實習時不工作(不用動腦)的日子,還真是可以一整天不需要吃什麼東西,也不會餓,看了點東西累了就睡,醒了做點事,睏了又睡,大概是進入個間歇性昏睡模式。


·


現在,讓人覺得「怎麼可以這樣生活」的習慣仍有在增加中.. 還是那句話,「生活日子是自己的,想要怎麼過,自己對自己負責」,我又沒有那麼多觀眾粉絲,不需要對誰負責,需要負責的只有自己。做我覺得對得起自己、想要做、舒適自在,且在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挺好的


想說,如果你覺得你做的是對的,就別理太多的閒言閒語,要堅定自己的選擇,繼續做下去。前提是,要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式。


生活有很多種方式,只是你我選擇不同。


·


好久沒這樣好好自己呆著寫字了,好珍惜

Friday, September 02, 2022

總是喚我小姑娘的那抹身影


「小姑娘,走 跟我去四樓看個病人。」


「好勒!」


第一次對L主任的印象,應該是入科後不知道哪一天開交班會議的早晨,一個個子高高的瘦瘦的不笑的時候看起來有點嚴肅,一副很正方形的樣子。說話的時候也很正經,不苟言笑的。實習生們也都不是很敢靠近隨意開玩笑,就不是很親民的感覺,一開始。哈哈 不過比起掛在白大褂上工作牌上照片的模樣,覺得現在接觸的有血有肉有溫度的樣子比較溫和,聲音也很舒服。


那時候實習的醫院骨科和外科是在同一間層樓同一個辦公室,剛好這兩科是連著輪,所以連待了兩個月,也跟裡面的醫生師兄比較熟絡。


第一次接觸應該是,我壯著膽子敲了主任門診的門,「主任,請問我可以跟你的診嗎?」「可以啊!進來坐」。


跟了幾次後,問診病人時主任也會問我這個病人這樣的情況,你覺得這樣的腫物是什麼性質的呢之類的問題。有一次,他問我會不會操作醫院門診的系統,然後讓我坐在了醫生的位置,說「下個病人進來輪到你看。」然後手把手的教我問診寫病歷,先讓我自己來一遍然後再替我補充。


他說,「其實你們不要把代教老師當傻的,大家都帶過很多學生了,都知道學生的態度。如果你不想學習的話,老師也不會吃虧,吃虧的是自己。不用用帶學生其實更輕鬆。」


他說,「小姑娘,你要好好把握現在這個單純的身份,好好去學習,因為現在這個階段是沒有所謂利害相關的身份,當你不再是學生而是出社會工作後,就不會有人這樣認真去教你了。」


之後在辦公室看見我,剛好有其他科室要求會診,主任也會主動把我帶上去看看。再之後輪急診內科時,剛好主任在急診外科值班,值晚班沒事做我也會跑到他那兒去串門子,讓這個夜晚也不顯得太難過。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可能我最喜歡的大概是他了。他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但說的話都很實在,相處起來很自在舒服。


Thursday, August 04, 2022

You are WHAT you think/do

 

其实从以前开始我就不大喜欢别人在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某某某的孩子,我希望只是以自己的名字被认识的,很大纯粹的不夹杂其他的东西,而不是在其他人的名字之下被记住的。一开始是以什么样子开始的,决定了以后的样子,你就自动地被扣上了那样的标签。

所以我会跟朋友说希望你们下次介绍我的时候,不要说我是某某的孩子。


现在依旧是这么想的。


打小去医馆的时候就会有病人来问我东西,一般是把我的家庭关系网问得一清二楚后,然后就会很炫耀地跟下一个来的病人说 我跟医师很熟喔 他家有几个小孩 几岁 在哪里读书 读什么之类的,然l我有点无言,那个人到底是在干嘛啊(?)是的 我被问过N遍,问到排斥 反感到,不想承认我是我爹的孩子这样。


虽然这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也没有多厉害,但总会招来一些目光。但可能是我的性格是不喜欢被瞩目的那种,就想当个小透明努力刷低存在感,没注意到我也没关系,但请别把焦点放在我身上,所以不大喜欢这样的情况。其实反而还会有点压力在,因为人家知道你是谁的孩子什么的,就会说某某某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呗,做每件事前也得想想后果,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别拖累其他人。


一般不会主动说起这件事,或趁着这个身份去做些什么事,虽然也不是什么身份 哈哈哈哈哈。有印象的是有一次,那时候升高中的时候,因为比较熟的朋友大多在另一个班级的关系,分开了,那时候可能是比较有意识的一次分开,一开始比较难接受,缠着我爹利用他的身份去学校谈一下,结果不尽人意,我花了一段时间来接受,自从那一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了。


现在工作时候被问到,不会正面承认或否认,会说我是来工作的。啊 我就真的是来工作的,在什么场合就什么身份,医师的孩子又如何(?)该做的事还是得做,也没有什么特别待遇,做的事情还比别人多。这么说了,知道你跟医师没什么关系,他就不会来找你说话,可获得一片宁静。


平时也不会特别要求什么,就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去做,做不到的就不做呗 也没什么的,尽量避免麻烦到他人。要麻烦别人也挺麻烦的,做不到就不做,不是必须得去做的,能不做就不做,不做就没事了。



———————



难得今天有些时间能好好写写文字,好久没这种状态了,刚好又有些油然而起。


有时候也不用特地去想,特地去想反而想不到,一切随缘,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与自己和解吧

Tuesday, October 12, 2021

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两年,就让我心凉了。

面对现在的人类,两年,不,其实一年左右我就心拔凉拔凉的了。实习一年毕业后开始真的到临床去接触病人,用了半年去看现在的病人,了解现在人的心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又用了半年去消化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然后总结发现现在人真的是很难救。自己的想法太多,做的不对又想做自己想做的,不听别人说的,结果就是拼命往死胡同里钻。接下来的一年多就是在把自己打碎再重组,大概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被鼓励的自己。喔 修忍辱


半年前(至少有半年,忘了具体多久了)开始一直维持着每星期三次无收费到阿嬷家跟他针灸、扶他走路。

这个阿嬷从三年前,跌倒盆骨大转子断裂,手术上螺丝后没做好又跑位,一侧脚都踩不着地,就这么一直坐在轮椅上,再也没有站起来行走过。这是一个机缘下有人联络了我爹,告知了阿嬷的情况让他过去看看,然后我爹就过去了。看了情况后告知其家属,针灸可以让阿嬷重新站起来走路(之前有个八十多岁的阿嬷骨质疏松症针灸针到可以自己起来走路,这个有机会下次再写一篇说说),阿嬷有想要治疗但他女儿没有反应,离开前我爹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无收费出诊针灸,他女儿也没有说什么。

过了几天,他女儿打来,说让我们过去出诊。

一开始原本是建议说可以每天练习走路,一天三次,家里有女儿、孙女、女佣,大家可以每天轮流花个10-15分钟一人扶一次。结果女佣是没有选择不能说什么,女儿孙女说很忙没有空(每次去都看到孙女在看视频按手机...)。结果就是我们每个星期去三次针灸+扶走路,不清楚平时到底有没有人扶她走路(?)

讲真的,你现在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你孩子就跟你学以后就怎么对待你,不管你对你孩子多么好,他之后也是会对他自己的孩子多么多么的好,然后怎么怎么对你...。

每次阿嬷一看到我们第一句就说“我没有力”/“我很紧张/心跳很快”之类的。我真的是第一次跟一个人说了那么多安慰鼓励的话,“没有什么好紧张的” /“哇,越走越有力了”/“今天走的很棒哦”/“来,多走几步就快到了,加油”。

因为家里也没有要花钱给他吃中药,所以主要还是要从饮食下手,也跟阿嬷说到饮食要改变,不要吃这些所谓“很营养”(鱼、鸡蛋、乳制品)但实际上对身体没什么帮助,还会让身体一直发热的食物,但老人家就觉得一定得吃这些东西才有力,结果越吃越没力🤷🏻‍♀️。说了让他别吃这些东西,结果阿嬷瞬间脸黑掉。

让他吃清汤米粉他说这东西哪里可以吃的...

之前有好几次阿嬷有稍微提到说针灸痛,可不可以来扶走路就好,那时候会严肃地跟阿嬷说“阿嬷,我们主要是来针灸的,不是来扶你走路的,只是针灸后顺便扶你走路,如果你只是要练习走路的话谁都可以,我们就不需要过来了。”走完后阿嬷就很不耐烦地让我们回去。

kakak说平时让他活动身体做点运动,阿嬷都说很累不想动,想睡觉。常用的东西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真的是动都不用动,就一直坐在轮椅上看电视机,吃也会端到面前来,有什么事就喊一声kakak。

老人家真的是平时就是要活动活动,活着就是要动。一开始不动,就越来越不想动,越不动就越没有力,越没有力就越不想动。这样恶性循环。

真的是好听的不好听的话都说尽了,该吃的不该吃的也说了,当事人不想从自己身上做出改变,旁人做的再多说的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只会惹人厌。


上个月开始突然有个念头从脑袋里冒出来“那就这样吧,如果那是你想要的”—释怀了,人真的太难救了,自己的想法太多,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阿嬷想要怎样就怎样吧,扶扶一个每天从早到晚对着电视机的老人家活动活动,就当做善事。现在人真的太可怜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从开始不针灸只练习走路之后2-3次,阿嬷行走的顺畅度、力度、平衡都很明显的在往下滑的趋势走去。现在也只有随缘帮帮。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好的东西不是你介绍给别人别人就会接受的,他还是只听自己所想/认为的,就算那不行,就算会往坏的方向走去,就算如此。


Friday, October 01, 2021

對疫情沒什麼特別感覺

 說了這句話可能會被翻白眼 哈哈哈 不管​

其實疫情那麼久了,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除了出門要戴口罩😷以外,及要遵守一堆SOP以外。​

平時也不需要什麼應酬,工作結束之後對我而言最好的放鬆休息就是好好呆在家耍廢,只有呆在家才是最大意義價值行動上的休息放鬆。​

而且我娘每次休息日的時候總愛拉我出門,現在總算有個理直氣壯的理由好好呆在家。​


· ​

首先要知道這些病毒/細菌等是怎麼進入我們體內的,不然每天擔心緊張壓力害怕,什麼時候是個頭(?)​

這些病也需要在有一定的生存條件下才能生存。「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正氣是指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免疫力強則病毒、細菌等邪氣都無法攻入你的身體。​

身體有一支強壯的軍隊,不管敵人多麼強,他都能戰勝對方。當然這種「強壯」是需要在平時自律訓練養成的,」早睡早起/ 飲食清淡/ 運動」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點。​

一支軍隊裡的人若每天吃喝玩樂,享受/ 夜夜笙歌熬夜/ 不訓練,這樣當敵人來襲是不可能有能力去戰鬥的,一擊即潰。​

這樣子的生活習慣會讓身體一直處在發熱的狀態下,身體發熱就會引起很多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要真的去改變你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才能真的斷根,藥物只能暫時控制而已,不從自身開始去改變,病是永遠都不會好的。​

· ​

現在每天晚上9、10點睡,早上4點多起床運動,飲食清淡兩餐都吃清湯米粉,飲食以天然無加工植物性食物為主,無油無辣無冷,晚餐沒吃(早點讓腸胃休息)。​

每天工作上仍然需要接觸很多人,也聽說這裡那裡認識的誰誰誰確診之類的,但也不會擔心害怕,因為你知道這些病毒細菌需要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生存,前提是你平時需要養成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好好訓練提升你的免疫力,讓身體自己做工。


· 


科技真的會讓人類能力越來越差,越來越多細節的要求,要求越來越多,消費越來越高,負擔越來越重,生活越來越壓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污染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破壞環境,人類的健康品質一直在下降。那些所謂物質的追求品質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但沒有根,就像泡沫一般,一碰就碎。


一直在盲目追求發展,為了利益最大化刺激經濟無限制的浪費消費破壞大自然,畜牧業是現代的主因,溫室效應連幾億年的冰山都溶解了,裡面的細菌病毒都被釋放出來了,地球都喘不過氣來了,大自然的反撲誰也無法逃過。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都要好好反省,讓他們不只是在網絡上認識藍天白雲、乾淨的水源、樹木花朵、大動物小動物們,而是真的可以感受到這些生物的生命力。

Sunday, August 29, 2021

關於護膚

//​

​首先第一點,我不用護膚品,不覺得把那些化學品塗抹在臉上對皮膚能有多好。也不用洗面奶,一般都是用清水清洗面部,清洗環境中所接觸到的灰塵污垢。​不用沐浴露,需要的时候用肥皂🧼,或者只用清水搭丝瓜络把身上污垢刷掉。

结果,皮肤比以前还好。


有好多人常常勸我,你要趕快用護膚品保養,現在只是還年輕,等到了三十歲你就開始後悔。我也很努力的在做保養,只是我們的方式、方向不同。每天花一大筆錢買護膚保養品、去美容院做美容,這樣太繁瑣且負擔越來越重,每天要花很多時間跟著步驟將一堆化學品塗抹在臉上,還要講究用不同的手法,到底是要販賣多少焦慮,實在是太累人了,不是一勞永逸,越活越輕鬆的好辦法。​

中學的時候就開始有接觸護膚品了,由於我是敏感肌膚(小時候很愛吃雞蛋),很容易對產品敏感,變得面部通紅瘙癢。很感謝我這敏感的肌膚以及懶惰的性格,首先要一直試試試各種不同牌子的護膚品看哪個適合自己(不會起過敏反應),每天早晚要塗塗抹抹4、5罐東西在臉上真的很麻煩,塗抹了又很不舒服自在。​

「司揣內外」見於《靈樞 · 外揣》,「外揣」就是從身體外部所表現的症狀和體徵,以推知內臟的變化。皮膚是身體最大面積的排毒器官,皮膚不好代表著身體某些臟腑功能開始變差,尤其是肝臟。​

以前我的皮膚很容易乾燥破皮皸裂,就像土地缺水一樣,一般人就會說啊要每天保濕補水什麼的,我很懶惰最多只是洗完臉後塗蘆薈膠,一塗上去是不破皮了,但一分鐘後又打回原形,那時候也沒轍心想就不管了。過後我才發現原來一塊土地乾得裂開了每天澆水是沒有用的,火會讓水乾枯,要從內部去滋潤他,把火清掉就沒事了,最重要要從飲食、生活作息著手改變才是真的有效的方法。​

熬夜、吃油膩煎炸的食物、餅乾、乳製品等都會讓你的皮膚變不好,因為這些東西熱量、毒素高需要經過肝臟的排毒,但由於每天這樣吃吃吃,吃的比排的還要多,肝臟來不及把它排出體外,收不住了就會從皮膚打出來。​


像現在越來越常見到的比如起疹子、風膜、皮膚瘙癢抓到皮破血流、青春痘、帶狀皰疹、牛皮癬等的皮膚病,其實病機原理都是一樣的。這些皮膚的問題不管你塗抹了多少類固醇的藥膏,就只是暫時把它壓著收回皮膚體內里去,有塗了就看起來是好了,但過了幾天又來,等到有一天塗了就沒效了。只要毒素還在體內,這皮膚病就永遠不可能好,或者這些毒素在體內搞亂搞出其他各種問題來,根源不解決,防不勝防。

戒油以後整個皮膚狀態改善很多。肝臟最怕的就是油、酒(傷肝)、熬夜。​


飲食以植物性天然食物為主,無動物性蛋白質、無油、無化學加工品。開始將飲食改為清湯米粉後:

1. 面部皮膚也不乾燥破皮了、不長痘痘;

2. 全身的皮膚都變光滑、紅潤、亮起來了;

3. 如果有傷口都愈合得很平坦、無色素沈澱、無留疤;

4. 腳底以前有一層粗厚的乾燥組織層變薄、變滑了;有雞眼的部分現在也沒事好了。​

我也知道那些好吃的很美味,美食誰不愛,只是一想到那些看起來很好吃的東西會破壞我的身體讓我受苦受罪,十幾分鐘的快樂享受換來一輩子的苦,我寧可不吃,就捱過這十幾分鐘唄,為我以後的日子多留幾口氣舒坦的氣,過了就好了。我是真的很懶惰,連辛苦我都懶得去受。​

其實也不是要說這看似簡單的清湯米粉有多神奇,只是清湯米粉可以把體內過多的油、毒素、熱量都排出體外,讓體內各個臟腑能自行運作,做著自己分內的事,體內的臟腑情況好了,外邊的情況自然就好了。這是治本。​

哦對,重點是不止正餐改為吃清湯米粉,平時拉拉雜雜不能吃的東西不能吃就是不能吃。別一直心心念念著不能吃的東西,就在能吃的東西里尋找,可以吃的東西吃多少對身體都沒有壞處。​

以前會說快30歲開始老化要開始保養了,現在說20出頭就要開始保養讓肌膚凍齡在這個年齡,以後呢出生就要開始保養(?)為什麼人需要開始保養的年齡越來越提早,為什麼人越來越快老化(?)照現在人這種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以及為了滿足這些東西而越來越加重的負擔與壓力,科技與醫學都會讓你加速老化的速度。用錯方法生活,過度消耗都會讓我們提前老化。現在人們正在往越來越負擔的方向努力,越努力生活越難。難道我們努力不是為了讓生活過得輕鬆自在些嗎,為什麼往反方向努力著了。​

市面上推出越多護膚保養產品,一直跟你洗腦女人就是要怎麼樣,不這麼樣就不是有價值的女人。現在看娛樂圈、網絡上的女人都似乎長得差不多,一個模子整出來的。真的要被那些資本主義的人為了謀取利益整出來的slogan、廣告、價值觀、產品牽著走嗎(?)沒完沒了地走,走進死衚衕里還是甘願跟著走。​

人的生長壯老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人體的面部特徵、外在形體、內在體質與自然氣候、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順應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從根本上達到美容的目的。反之,就會有損美容,影響健康。飲食五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物質基礎,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美容保健養生防病必須注意的關鍵。​

隨著年齡的增長,變老是很自然的東西,自然與人相結合,要去正視、接受這種自然規律,自然就不排斥了。如果硬要去違背自然規律,最後受傷的只會是自己。所以開始長皺紋或是白髮,也不會去擔心害怕想盡各種方法解決,你知道吧他就像太陽東升西落,像呼吸那般的自然。​


順其自然,是你把該做的做做,不該做的別做,剩的就由不得你了。



Sunday, April 26, 2020

在一起的理由


越想越多,越想越久,就越想不到到底為什麼要讓另一個進入自己的生活裡。

挑戰(?)

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去說服自己需要另一個人的存在,在我的生活裡。闖入安定的生活,在平靜的水面泛起一波波的漣漪,或是高達六尺的波浪?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心臟,一次一次去調適,無止境的一次,直到精疲力盡。下一次再換個人,還是就跟這個人一直這麼過下去,抑或是就沒有下一次了。

每當一件東西出現時,或是冒出想要一件東西的念頭時候,會去思考「為什麼」要他?他是必要的嗎?還是只是想要?現在慢慢開始在生活裡做減法,斷捨離。去掉一個東西,可以說不要就不要;若是加入個東西就要三思了,一旦有了開始,後面事情的發生,不管你想過沒想過,他都有了存在的理由。純粹只是大家覺得這個時候這個時段必須有這東西、或必須去做這件事。當我們存在於這世間時,空氣是必須的、水和食物是必須的、其他剩餘的就由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

有了為生活做減法的習慣,你會越活越通透。

這幾年看的、聽的、經歷的多了,會不自覺把自己置入於其中,倘若是自己遇到那個情況會怎麼樣?有時候會去想,有時候一點也不想他發生在我生活裡,會去想那要怎麼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以想到的最好的方式或許是,在他有要萌芽的意圖時就將他扼殺掉。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逃避的方式。沒關係,那不怎麼樣,生活是自己的,要怎麼做自己決定自己負責,你可以提意見,我不會去否定你,但請你不要隨意對別人的生活胡亂批評,禁止這些語言的冷暴力。什麼是風涼話,大概是只是隨便說說不必負責任的話。

處理人際關係,跟人交往溝通,真的是一件很複雜很難的事。

最近在學習、揣摩到底該怎麼好好說話?畢業之後,從一個身分轉換成另一個身分,其中很多東西都不同了。一個身分的轉變,身處的環境、接觸的人、做的事全都不一樣了。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有學生這個身分、有老師罩著你;除去學生這個身分標籤後,是一個成年人、社會人了,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說一句話前,要去思考這會不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影響?會不會引導別人傾向於什麼方面去想?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會不會莫名觸到別人什麼點?

哇!這讓我一點都不想說任何話了。真的很難

人家要怎麼想這個是無法去控制決定的,不是嗎?帶來影響肯定是會有的,身為一個成年人,要有自己去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從而去決定要怎麼做。或許有人真的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還在學習,還在去接觸更多更多不同種類的人。經由如此,一直在改變著思考方式、說話方式,各種各樣待人處事的東西。

在這之前,常常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大概就是「這種行為是不好的」,在成長過程中接收到的教育是這麼告訴我的,結果發現不是人人都這麼想的,一種米養百種人,三觀一直一直在不斷的不斷的,被打破、奔潰、重組中。原來還有那麼多不同的想法,有些覺得有趣、有些驚訝、有些驚嚇。

比如說,你知道這麼做對身體不好,但你就控制不了自己想去做這件事的衝動、慾望,而去做了,但又不想負後期的責任。這樣我就充分的覺得很奇怪了,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人,做了什麼事情自己得去負責任,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就真有人就不這麼想的。一開始沒辦法接受,後期就會覺得這是每個人的生活,我把該說的都告訴了你,要怎麼選擇這是屬於你的,沒有人可以幫你做決定,因為後期的結果也是你自己要去承擔承受的。身體不舒服的苦是自己要去受的,也只能自己去受。

習慣遇到什麼事會自己先看著辦,處理不了再尋求外界幫助,不會去逞強,因為沒有那個能力。對於有什麼心事要找人訴苦這方面,目前是沒有這種需求。習慣自己跟自己對話,自己去調適情緒、去化解消化掉這些負面能量、找到可接受的理由重複地跟自己說去合理化這件事,而不是只是壓抑,這樣做情緒沒有被處理掉,火球會越滾越大,直到爆炸。沒有在真的去解決問題。

真正有效的,是去面對—接受—解決。面對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不足,才有辦法去解決他。

現在理出來一個邏輯,大概就是「你越不在意這東西,這東西就越沒辦法影響到你」。「你在意什麼,什麼就折磨你。」開始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盡可能的。雖然很多人說,很多事情是控制不了的,這我知道,所以並沒有想要去操控一切,只是在可以自己決定的範圍內盡量自己去把握好那個度,控制好自己的心,讓自己可以活得輕鬆自在些。雖然一時的控制很壓抑,但忍一忍,放長遠來看,一切都是值得的。養成一種習慣後,也沒那麼難了。

有人說,那是你還沒遇到讓你控制不住的事情,所以你才能說的那麼輕鬆那麼簡單。我沒經歷過你經歷的,你沒經歷過我經歷的,誰又知道彼此經歷了些什麼?真的沒經歷過嗎?或許真還沒經歷過,但在失控前,我還是想好好控制自己的心,盡所能的。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一個人這麼過,其實挺好的。做一件事前,不用去顧慮太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只是一個念想的事。看一部電影,不必去想他喜不喜歡,這個時間點他可不可以,突然有事情要更改他能不能,這樣突然變化會不會打亂他的行程,他會不會生氣,忘了提醒通知會不會怎麼樣... 諸如此類的事,都讓我覺得身心疲累。考慮了別人那麼多,那自己呢?不想去考慮其他的,但理智告訴我倘若是關乎到別人的就必須得這麼做。

所以呢,拋開那些,就享受著這一人份的傷心、快樂就好了,不用翻倍,已經覺得很幸福了。突然想起這麼一句話,「除了認識的人逝世與疾病所帶給你的痛苦是真的,其他的都是由你的價值觀所帶給你的感受」。

關於不吃晚餐這件事

/ 發現我很多事情的開始似乎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契機,就只是一句話句號,就這麼開始了。很簡單的。比如說,不吃晚餐這件事。 記得是在2015年開始沒吃晚餐的。掐指一算,距離現在居然有8年了耶!(若情況需要的話也可以吃,想吃的時候也可以吃,沒有那麼嚴格規定,反正只是我自己的事,就順其自然...